常见 IO 模型研究
核心信息
IO 发生时涉及的对象和步骤。对于一个 network IO (这里我们以 read 举例),它会涉及到两个系统对象,一个是调用这个 IO 的 process (or thread),另一个就是系统内核 (kernel)。当一个 read 操作发生时,它会经历两个阶段:
- 等待数据准备 (Waiting for the data to be ready)
- 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进程中 (Copying the data from the kernel to the process)
记住这两点很重要,因为这些 IO 模型的区别就是在两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情况
有哪些模型
- 阻塞(blocking) IO
- 非阻塞(non-blocking)IO
- IO multiplexing 多路复用
- 信号驱动 signal driven IO 在实际中并不常用
- 异步(asynchronous) IO,
其中前 4 者都属于 同步 IO
阻塞 IO
基本流程:
- 当应用程序发起网络 IO 的请求时会调用操作系统 recvfrom 函数
- 等待系统内核(kernel)准备数据报(获取网络数据:网卡把数据拷贝到内核)
- 数据报准备好后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即应用程序空间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 recvfrom 这个系统调用,kernel 就开始了 IO 的第一个阶段:准备数据。对于 network io 来说,很多时候数据在一开始还没有到达(比如,还没有收到一个完整的 UDP 包),这个时候 kernel 就要等待足够的数据到来。而在用户进程这边,整个进程会被阻塞。当 kernel 一直等到数据准备好了,它就会将数据从 kernel 中拷贝到用户内存,然后 kernel 返回结果,用户进程才解除 block 的状态,重新运行起来。
所以,blocking IO 的特点就是在 IO 执行的两个阶段(等待数据和拷贝数据两个阶段)都被 block 了。
常用的网络编程都是从 listen()、send()、recv() 等接口开始的,这些接口都是阻塞型的。 实际上,除非特别指定,几乎所有的 IO 接口 ( 包括 socket 接口 ) 都是阻塞型的。这给网络编程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在调用 send() 的同时,线程将被阻塞,在此期间,线程将无法执行任何运算或响应任何的网络请求。
改进阻塞 问题
一个简单的改进方案是在服务器端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
- 多线程(或多进程)的目的是让每个连接都拥有独立的线程(或进程),这样任何一个连接的阻塞都不会影响其他的连接。
- 具体使用多进程还是多线程,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传统意义上,进程的开销要远远大于线程,所以如果需要同时为较多的客户机提供服务,则不推荐使用多进程;如果单个服务执行体需要消耗较多的 CPU 资源,譬如需要进行大规模或长时间的数据运算或文件访问,则进程较为安全。
多进程 多线程带来的新问题
上述多线程的服务器模型似乎完美的解决了为多个客户机提供问答服务的要求,但其实并不尽然。如果要同时响应成百上千路的连接请求,则无论多线程还是多进程都会严重占据系统资源,降低系统对外界响应效率,而线程与进程本身也更容易进入假死状态。
很多程序员可能会考虑使用“线程池”或“连接池”。
- “线程池”旨在减少创建和销毁线程的频率,其维持一定合理数量的线程,并让空闲的线程重新承担新的执行任务。
- “连接池”维持连接的缓存池,尽量重用已有的连接、减少创建和关闭连接的频率。
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很好的降低系统开销,都被广泛应用很多大型系统,如 websphere、tomcat 和各种数据库等。但是,“线程池”和“连接池”技术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频繁调用 IO 接口带来的资源占用。而且,所谓“池”始终有其上限,当请求大大超过上限时,“池”构成的系统对外界的响应并不比没有池的时候效果好多少。所以使用“池”必须考虑其面临的响应规模,并根据响应规模调整“池”的大小。
对应上例中的所面临的可能同时出现的上千甚至上万次的客户端请求,“线程池”或“连接池”或许可以缓解部分压力,但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总之,多线程模型可以方便高效的解决小规模的服务请求,但面对大规模的服务请求,多线程模型也会遇到瓶颈,可以用非阻塞接口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非阻塞 IO 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用户进程发出 read 操作时,如果 kernel 中的数据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它并不会 block 用户进程,而是立刻返回一个 error。从用户进程角度讲 ,它发起一个 read 操作后,并不需要等待,而是马上就得到了一个结果。用户进程判断结果是一个 error 时,它就知道数据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它可以再次发送 read 操作。一旦 kernel 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并且又再次收到了用户进程的 system call,那么它马上就将数据拷贝到了用户内存,然后返回。
所以,在非阻塞式 IO 中,用户进程其实是需要不断的主动询问 kernel 数据准备好了没有。
但是 轮询 极其消耗系统资源
可以在单个线程内实现对所有连接的数据接收工作。但是上述模型绝不被推荐。因为,循环调用 recv() 将大幅度推高 CPU 占用率;此外,在这个方案中 recv() 更多的是起到检测“操作是否完成”的作用,实际操作系统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检测“操作是否完成“作用的接口,例如 select() 多路复用模式,可以一次检测多个连接是否活跃。
多路复用 IO(IO multiplexing)
有些地方也称这种 IO 方式为事件驱动 IO(event driven IO)。我们都知道,select/epoll 的好处就在于单个 process 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的 IO。它的基本原理就是 select/epoll 这个 function 会不断的轮询所负责的所有 socket,当某个 socket 有数据到达了,就通知用户进程。它的流程如图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 select,那么整个进程会被 block,而同时,kernel 会“监视”所有 select 负责的 socket,当任何一个 socket 中的数据准备好了,select 就会返回。这个时候用户进程再调用 read 操作,将数据从 kernel 拷贝到用户进程。
这个图和 blocking IO 的图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事实上还更差一些。因为这里需要使用两个系统调用 (select 和 recvfrom),而 blocking IO 只调用了一个系统调用 (recvfrom)。但是,用 select 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 connection。(多说一句:所以,如果处理的连接数不是很高的话,使用 select/epoll 的 web server 不一定比使用 multi-threading + blocking IO 的 web server 性能更好,可能延迟还更大。select/epoll 的优势并不是对于单个连接能处理得更快,而是在于能处理更多的连接。)
select 机制
优点
select 目前几乎在所有的平台上支持,其良好跨平台支持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缺点
-
select 的一个缺点在于单个进程能够监视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存在最大限制,在 Linux 上一般为 1024,可以通过修改宏定义甚至重新编译内核的方式提升这一限制,但是这样也会造成效率的降低。
-
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具体数目可以 cat /proc/sys/fs/file-max 察看。32 位机默认是 1024 个。64 位机默认是 2048.
-
对 socket 进行扫描时是依次扫描的,即采用轮询的方法,效率较低。
-
当套接字比较多的时候,每次 select() 都要通过遍历 FD_SETSIZE 个 Socket 来完成调度,不管哪个 Socket 是活跃的,都遍历一遍。这会浪费很多 CPU 时间。
epoll
优点
- 没有最大并发连接的限制,能打开的 FD(指的是文件描述符,通俗的理解就是套接字对应的数字编号)的上限远大于 1024
- 效率提升,不是轮询的方式,不会随着 FD 数目的增加效率下降。只有活跃可用的 FD 才会调用 callback 函数;即 epoll 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只管你“活跃”的连接,而跟连接总数无关,因此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epoll 的效率就会远远高于 select 和 poll。
- 内存拷贝(共享内存),利用 mmap() 文件映射内存加速与内核空间的消息传递;即 epoll 使用 mmap 减少复制开销。
poll: poll 本质上和 select 没有区别,它将用户传入的数组拷贝到内核空间,然后查询每个 fd 对应的设备状态, 但是它没有最大连接数的限制,原因是它是基于链表来存储的。
对比后总结
综上,在选择 select,poll,epoll 时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合以及这三种方式的自身特点。
-
表面上看 epoll 的性能最好,但是在连接数少并且连接都十分活跃的情况下,select 和 poll 的性能可能比 epoll 好,毕竟 epoll 的通知机制需要很多函数回调。
-
select 低效是因为每次它都需要轮询。但低效也是相对的,视情况而定,也可通过良好的设计改善
信号驱动 IO—(相对少用)
异步 IO 模型
用户进程发起 read 操作之后,立刻就可以开始去做其它的事。而另一方面,从 kernel 的角度,当它受到一个 asynchronous read 之后,首先它会立刻返回,所以不会对用户进程产生任何 block。然后,kernel 会等待数据准备完成,然后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当这一切都完成之后,kernel 会给用户进程发送一个 signal,告诉它 read 操作完成了。
终极比较
经过上面的介绍,会发现 non-blocking IO 和 asynchronous IO 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在 non-blocking IO 中,虽然进程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被 block,但是它仍然要求进程去主动的 check,并且当数据准备完成以后,也需要进程主动的再次调用 recvfrom 来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而 asynchronous IO 则完全不同。它就像是用户进程将整个 IO 操作交给了他人(kernel)完成,然后他人做完后发信号通知。在此期间,用户进程不需要去检查 IO 操作的状态,也不需要主动的去拷贝数据。
参考
- 5 种网络 IO 模型
- Richard Stevens 的“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1, Third Edition: The Sockets Networking ”,6.2 节“I/O Models ”
- Linux 网络模型
- select、poll、epoll 之间的区别(搜狗面试)
- 原文作者:战神西红柿
- 原文链接:https://tomatoares.github.io/posts/network/%E5%B8%B8%E8%A7%81-IO-%E6%A8%A1%E5%9E%8B%E7%A0%94%E7%A9%B6/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